-
2019-11-14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
2019-11-14化工行业的分类有哪些
-
2019-11-14中央督察点名的化工环保问题:山东、浙江等将怎么整改?
-
2019-11-14中国化工企业在未来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
2019-11-14宿州云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800吨高分子材料及1000
行业资讯
时代洪流,瓯江潮涌。
温州探路,青年当先。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
100年前,《新青年》杂志启蒙了一代中国青年,在民族崛起史上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记。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启程,温州都市报全媒体开出《新青年》专栏,通过挖掘一批既传承温州精神又创业创新的青年典型,讲述他们勇当新时代“探路者”先锋的责任和担当,展现温州青年的新气象、新作为。
到今年5月,林全愧回温工作已整整8周年。采访当天,阳光灿烂,和8年前的那天一样明媚,但又是如此的不同。
作为温医大副研究员、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这8年中,林全愧在眼科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10项;在生物材料顶尖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34篇,累计被引用653次;以第一发明人申请PCT国际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9项……他研究的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有望进入产品生产阶段。
从苍南一个镇级初中走出的林全愧,如何从成绩垫底成长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他的心得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尝试和努力”。
新青年寄语:
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体魄!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用青年的勇气,推动新时代前进;用青年的锐气,破除顽瘴痼疾;用青年的担当,实现伟大征程。
第一个机会:从垫底到前三的逆袭
由于当时有照顾贫困镇的政策,1997年,林全愧从苍南赤溪初中毕业,被保送到苍南一中(现苍南中学)。
虽然在赤溪初中,林全愧的成绩是全校第一名,但到了苍南一中,成绩却是垫底——那年,苍南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535分左右,而林全愧的中考成绩仅为503分。
“这只是暂时的落后,我必须抓住机会努力赶上。”林全愧给自己打气。于是,1997年的那个秋天,夜晚的苍南一中高一(5)班的教室内,经常有烛光摇曳,林全愧和几个同学结伴学习;回到寝室,他又在被窝打起了手电筒。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期中考,林全愧从班级垫底冲到第19名。他并没有满足,除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时间,还成了班级中最好问的学生——只要有疑问,第一时间就向老师请教。那年的期末考试,林全愧成功逆袭,冲到班级第二名。从那之后,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三。
第二个机会:“化工厂工程师”的转型
2000年,林全愧进入浙江大学高分子专业学习。在大一新生林全愧眼里,高分子专业等同于制作塑料、轮胎、油漆,今后的就业方向大致是去某一家大型化工厂做一名工程师。
但大二那年,又一个机会来到林全愧面前——他进入班主任计剑教授的实验室,进行有关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
在这里,林全愧第一次发现,除了生产橡胶、轮胎、油漆之外,高分子材料还可以用来拯救生命:打点滴的输液管是高分子材料,人工骨关节、心脏搭桥手术用的人造血管等也可以是高分子材料。
林全愧对生物医用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以高分子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浙大研究生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跟着沈家骢院士和计剑教授开展生物医用材料研究。
第三个机会:非医科学生的奋斗
因为血管狭窄,医生在给冠心病人的治疗中为其植入支架。但现有的支架,在植入后三到五年会再次发生狭窄的情况。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2004年至2010年,林全愧所在团队开展支架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降低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此前,林全愧对医学完全是门外汉。但要改进支架的材料,首先要知道冠心病人血管狭窄的原因。为了熟悉相关的形成机制,林全愧从图书馆借来几十本医学书籍,心血管、免疫学等等。啃完大部头的医学书,他又下载2000多篇的专业文献,继续“医学生活”……通过恶补医学专业知识,林全愧对支架植入后出现再狭窄的原因有了全面了解。
林全愧和研究团队提出新的设计,这项心血管支架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Biomaterials》等期刊上,世界知名生命健康新闻媒体《Cardiovascular Weekly》(心血管周刊)以“心血管研究新发现”为题重点报道这项研究。
林全愧,完成非医科学生的逆袭——真的可以用他的高分子材料救人了。
第四次机会:回温研究人工晶状体
2010年的五四青年节,完成博士学业的林全愧放弃杭州某高校的职位,进入温医大继续生物医学材料的科学研究。
在与医院白内障专科医生的交流中,林全愧得知,虽然国内白内障手术很成熟,但是好的人工晶状体全都是外国进口,国产人工晶状体只在低端市场上占有一些份额。而且不管是进口人工晶状体,还是国产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长时间以后都面临着再次发生白内障的风险,需要进行激光治疗等二次手术,给白内障手术病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在查阅大量的眼科相关书籍和资料后,林全愧确定新的研究方向——开展新型的人工晶状体材料研究,以降低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8年多的研究,林全愧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也获得诸多奖项。但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研究能够帮助到更多患者。
去年,温医大与其他单位合作,承接高端人工晶状体产品开发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林全愧研究的人工晶状体,有望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向产品转化阶段迈进。
技术男小故事
产房外取脐带比准爸爸还着急
在旁人看来,技术男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但在林全愧眼里,自己的生活一样充满酸甜苦辣。
由于实验时需要的细胞要从新鲜的脐带中提取,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林全愧的身影一直出现在杭州某医院的产房门口。
跟实验室的名额一样,每天能用于实验细胞提取的脐带也是要排队的。每到取脐带的日子,林全愧就会将闹钟调到凌晨5点,希望能排到第一个。
有时候,即使一大早就来到医院,却很有可能等好几个小时没出来一根脐带。林全愧就会着急地在产房外踱步,嘴里念叨着:怎么还不出来……“一看到产房门打开,就赶紧扑过去。”而边上准爸爸们倒比他要镇定得多,以至于不少人错将林全愧当成了“准爸爸”。
下班就回家却没有时间陪女儿
在8岁女儿默默的眼里,林全愧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即使是8小时之外,即使是已经回到家。她想要找爸爸玩,爸爸的回答基本都是:等我一会儿,我这里忙完了就陪你。而这“一会儿”往往是等默默进入梦乡了,还没结束。
“下了班,还在想着实验室的事情。”妻子李秀梅说,林全愧的生活轨迹基本上是在家和实验室的两点一线。下班了,肯定回家,然后就一直待在书房,“家里的事情,不要指望他。”
对此,林全愧也深有愧疚:家里老人、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妻子从没让他操过心,这既是他的幸事也是他的憾事。“接下去,希望能挪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一下家人。”这也是林全愧新的努力方向。
- 上一篇 : 化工,让生活更精彩
- 下一篇: 浅谈绿色化学化工问题的发展和创新